补短板强弱项一站完成,阿尔卑斯环保推出“4+2+1”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模式

补短板强弱项一站完成,阿尔卑斯环保推出“4+2+1”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模式

时间:2020-8-7 分享到:

补短板强弱项一站完成,阿尔卑斯环保推出“4+2+1”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模式

今年以来,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等各部门,密集发布《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城镇特别是区县和乡镇生活垃圾治理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工作。
特别是近日刚刚发布的《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等实施目标;以及生活垃圾日清运量300吨以上的地区2023年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日清运量不足300吨的地区探索开展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试点、具备焚烧能力的县(市、区)不再新建原生生活垃圾填埋场、稳步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条件不足的地区厨余垃圾可纳入焚烧设施统筹处理等主要任务。
不久前,阿尔卑斯环保融合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顺应国家政策引导,推出中小城镇固废处理的“4+2+1”模式,“4”是指建设成为囊括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全部四类垃圾的分类处理系统;“2”是指同步建设市政污泥协同处理、医疗废物应急处置两个协同处理系统;“1”是指将项目打造为一个环保教育基地。
可以看出,该模式完全契合国家发改委等3部门发布的《实施方案》,可以一站式补齐中小城镇垃圾处理的短板和弱项,该模式亮点如下:
1、终端分类处理,助力前端分类
高温裂解/高效焚烧系统主要处理其他垃圾,配套建设厨余垃圾协同处理系统,厨余垃圾经脱盐、脱水处理后将残渣送入高温裂解/高效焚烧系统处理、废水处理后回用,同时建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有害垃圾暂存点,四类垃圾均有专门的处理方式,使项目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后的垃圾实现分类处理。
2、协同处理市政污泥,降低污泥处理成本
利用高温裂解/高效焚烧系统产生的热量将污泥干化,干化后的污泥热值较高,可送入高温裂解/高效焚烧系统处理,无需单独建设生产线,也无需化石燃料助燃,比单独建设污泥处理厂投资小,处理费用低。形成污泥的彻底无害化处理。
3、可应急处置医疗废物,并预留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条件
本项目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设计建设,满足作为非医疗废物专业处置设施开展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活动的需要,可执行应急处置任务。
《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6月底前,实现每个县(市)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本项目设计建设时预留相关条件,待地方政府研究决策后即可实施建设。
4、利用系统余热,实现垃圾资源化
生活垃圾量稳定达到150吨/天时,余热发电可实现较好的投入产出比,发电自用可降低项目电费支出,电力部门同意后还可将余电并网销售获得收益,从而可降低垃圾处理费价格。(依据设计规模,通过工艺设计计算最终确定余热利用方案)
若垃圾热值较高,更多的热量还可输送给附近的居民和单位,提供热力,可用于供暖、热水洗浴、温泉休闲、冬暖大棚等。
5、建设环保教育基地,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项目可整体设计建设成为环保教育基地,面向学生和居民开放,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环保教育、环保展览等,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阿尔卑斯环保坚持“以严谨的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成熟的工艺设备为保障,实事求是的落实环境治理”,踏踏实实做好每个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地方的青睐,逐步夯实了作为国内中小规模固体废物治理头部企业的地位,公司业绩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诚邀各地领导莅临我公司参观考察,共商环境治理大计!
阿尔卑斯环保专业解决区县级、乡镇级垃圾处理难题。
阿尔卑斯环保与东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合作,引入日本先进的裂解气化和炉排炉技术,经多年研发,推出了符合国情的AWM中小规模垃圾处理系统,比传统方式成本低40%、占地少60%、工期短80%,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并成为依托单位。
系统优势如下:
立足实际,针对中小规模垃圾量,以就地无害化、减量化为第一要务,兼顾资源化。
因地制宜,可整区县集中处理,便于运营管理,也可分散设置多个处理厂,解决运输难题。
简便易行,设备高度集成化,从开工到投产最快仅需5个月。
长期管用,技术先进,配合物联网,且获得政策支持,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若有项目需要,欢迎来函来电联系我们。
电话:0532-82657777 
手机:18653260890(微信同号
网址:www.altechcn.com
邮箱:alps@altechcn.com
补短板强弱项一站完成,阿尔卑斯环保推出“4+2+1”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模式
版权所有:https://www.altechcn.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